2)第71章 新农村_缅甸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头菜的叫法),种法差不多,砌地垄、开坑、下农家肥、种菜苗、回土,然后浇一瓢水。”

  吕文捏着一块干牛粪,“关键是农家肥,家畜的粪要晒干后发酵一个月,掺入熟草木灰。量不要放多,一个种坑放一手抓的量。”

  因为要赶农时,菜苗就不教村民从头育种,直接由农场育苗基地提供。

  为了让村民种菜成功,除了育苗外,农技人员手把手教育肥和种植等等一切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

  有些人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鼓吹你穷是因为你懒的理论。

  对这类言论,张扬是嗤之以鼻的。

  缅北山区,气候复杂多变,山雨、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又因热带季风气候,地表径流大和淋溶作用强,土壤被大自然改造成贫瘠的酸性红壤。

  山民用尽一切努力,一年到头,水稻收成不过亩产百斤,收获怎么都赶不上辛勤付出。

  再怎么努力种田,再如何勤奋,也都无法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

  这样的山民,是因为懒惰才贫穷的?

  若无外力帮助,缅北山民到下一个世纪,依旧只能种一辈子罂粟,被毒贩和头人们剥削。

  根据地的农业政策,是要把农民动员起来,组成一个个集体,群力改造大自然。

  只有集体的力量,才能打破旧环境的死结,完成农村改造,让山民走上正向循环。

  穷到只能种白花的山民,对摆脱饥饿的渴望无比的坚定。

  罗盘村的18户村民,分别来自深山的三个村寨,他们满怀新希望,克服民族差异,走在了一起。

  像罗盘村这样的移民村,一共有6个新村,环绕农场,散落在木丝河下游两岸。

  按照原本计划,民政部拟搬迁6个山寨。

  可听说能到平原上生活,还分田地,好多山民主动请求下山,服从搬迁安置工作。

  山民愿意跟着走,根据地当然不会拒之门外,九旅组织两次搬迁行动,总共14个村寨,174户人家,一千多山民搬进了新村。

  罗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