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章 细流汇聚成海_缅甸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了。”

  田加元呆呆的问:“吴大叔,你知道我们要去木姐?”

  吴大爽朗大笑,“小鬼头,你那点心思哪里藏得住。快点走,晚了赶不上运菜小船。”

  9月木姐一战,九旅打出名头,吸引很多滇南的热血青年投奔,吴大没少搭这类少年人,他俩不是唯一。

  俩少年坐上船,成功抵达姐告,刚上岸就被接待处的女兵截住,懵懂地跟着队伍走,完成体检、洗澡等检查。

  李国成拿着外来人口汇总表,大笑道:“没想到啊,金窝没搭好,人就自动送上门。”

  整个9月,根据地一共接收285名祖国来的热血青年,有知青,有半大的农家子,还有一批下放的“臭老九”。

  “各部门搀着这批人才,怎么分配?”自上次选拔学车班后,李国华习惯把人员分配甩锅给张扬。

  “自愿支援的老师到位,全日制学校开学,就送这批少年上学,边读书边军训。”

  相比送少年们去干苦力,张扬更希望他们能学到知识,做一个有文化有理想的接班人。

  “这办法妙啊!”政委拍手赞道。

  铃声响起,徐轻舟忐忑的走上讲台,不到1平米的讲台真让人陌生,时隔十年,没想到能再次教书育人。

  一节课很快结束,听着学生整齐的问好,徐轻舟不由得泪流满眶,老师好,多久没听到了?

  回到办公室,徐轻舟望着窗外打闹的学生,怔怔的想起这段奇妙之旅。

  “老徐,你还年轻,想换个环境生活不?南边要老师。”

  听到老师一词,徐轻舟挣扎地从草席上起来,“南边在哪里?我去。”

  高强度劳作,让徐轻舟感到窒息,只要窗开一丝隙,有新鲜空气进来,他都要搏一把,只为能带来些变化,打破这潭死水。

  就这样,徐轻舟从版纳农场离开,踏上他国土地,来到木姐的简易学校,做起园丁。

  几十名和徐轻舟一样命运的知识分子,踏上木姐这片热土,为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发光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