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68章:军事同盟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昊菁四十八年(1691)元旦,登陆北美的远征军已经达到四十军,定编人数达到一百万。

  达到之前昊菁皇帝既定的投送五十个军过去的小目标,按照舰队的运力计算,只有大约一年的时间了。

  尽管每个军所辖的倭军占了五分之四,也就是两万人之多,但由于列装了左轮步枪,每个旅的明军都装备了大量重武器,在进攻英军与西军时占据了绝对优势。

  朱慈烺在巴拿马以北至阿拉斯加以南的地区,累计投入了五千辆蒸汽坦克、一千四百四十门后膛式重炮、一万枚“飞毛腿”导弹,两千架“信天翁”战斗机和一百架“大力神”运输机。

  二十万明军总年薪达到三千万银币左右,八十万倭军约为六千万银币。

  也就是说,啥也不干,光是这百万人马在北美躺着,大明朝廷就要为其支出九千万银币。

  轻重武器一次要砸进去大约五千万银币,食品、药品、生活用品则是需要细水长流,逐渐递增。

  从昊菁四十二年(1685)至今,朝廷为北美战场的总支出已经高达四亿银币以上。

  看似耗费巨大,其实对照当年北伐辽东的战争成本,将通胀刨去的话,并不算高。

  朱慈烺认为哪怕耗资十亿银币,能够占据北美的大部分地盘,也是极其超值的事情。

  昊菁四十七年(1690),朝廷岁入达到四亿五千万银币,较十年前增长了百分之八十。

  主要得益于新印加帝国皇帝波洛与位于西地南非的镇海王郑芝龙的挖矿配合,让大明朝廷每年的岁入均已数千万银币的速度在增长。

  这两位也通过持续不断地扩充挖矿规模来快速完成原始积累,并推动自己地盘上的工业化进程。

  现在只要不是傻子,大家都看到了工业化所带来的超大优势,大明帝国的飞速崛起便是最明显的例子。

  预计到昊菁五十七年(1700),朝廷岁入达到十亿银币左右,几乎是甩锅爹在位时朝廷最高岁入的三十倍。

  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却已经在逐步推进,并且小有成就了。

  在朱慈烺看来,大明帝国的岁入达到十亿银币之后,那就等于坐稳了世界霸主的宝座了。

  等于法国与荷兰两国岁入的五倍到七倍,是新印加帝国的五倍左右。

  没错,新印加帝国的岁入将会是法荷之和!

  即便是在一六九零年,新印加帝国本年度的岁入也超过了一亿银币!

  根据间谍与使馆的报告,法国与荷兰岁入相加也只有这个数,无非是稍微多一点而已。

  在朱慈烺的亲自推动下,奥斯曼帝国的岁入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势头。

  由于可以一手挖矿且一手采油,当年岁入达到约近八千万银币。

  与新印加帝国的区别是,奥斯曼帝国的石油储量及其丰富,但是矿藏,特别是铜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