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三章 这是一个热血铸就的奇迹。(求月票)_催泪系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战士,也只剩下五六人。

  杨连长不忍全连覆没,便命令其他战士带着重机枪撤下高地。

  他只身一人独守小高岭。在刺骨的寒风中埋伏,等待敌人接近,然后抱起10公斤的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那一年杨连长28岁。”

  在包卫战后期,志愿军第9兵团调整了作战策略:集中力量,一个一个打掉被包围的敌人。

  先从新兴里开始,剿灭被包围的M军。

  事后才知道,新兴里的这支M军,就是号称不可战胜的精锐部队“北极熊团”。

  看到这里,李易也不由地热血沸腾,一股浓浓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的部队,在最艰难的环境下,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却依然战胜了敌人号称不可战胜的精锐部队!

  老兵的脸上也浮现了一抹笑容,那是自豪,那是骄傲,那是身为一名华国军人的骄傲和自豪的笑容。

  “打下新兴里后,战士们决定蒸几个馒头改善伙食,但发现没有屉布。只能从战场缴获的东西里找,结果找到了一块有精美印花的布——正是M军“北极熊团”的团旗。

  这是我军在这个战争中,唯一一次全歼团建制M军的战例。”

  随着战局的推进,老兵又讲述到了长津湖战役之中的著名战役,三炸水门桥!

  “他们有一个坦克营,有四十辆坦克,一字排开在那里,那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个大桥拿下来!”

  “水门桥两次被炸毁,两次被修好。

  它的存在,给了M军陆战第1师一线生机。

  于是,为了保证第三次炸桥的成功。

  我们组了一支20人的敢死队,在往前突击的过程中,被敌人打倒7人,牺牲3人,4人负伤。剩下的人仍然在继续往前冲。

  敢死队都反穿着棉袄,为的是让白色的内衬成为雪地里的保护色,遁入茫茫大雪中。

  一边冲锋,一边隐蔽。

  每个战士身上都背着几公斤的炸药。

  12月6日晚,敢死队冲过敌军的重重防线。

  用血肉之躯把水门桥新架设的根部基座全部炸毁。”

  敌人的师长得知消息之后,马上意识到了他们的第一师已经身陷绝境,知道我军决不是只想把他们打败阻止北进,知道我军的目标是全歼第一师!

  从11月27日的总攻开始,直到12月12日。

  敌军剩余的陆战第1师,狼狈地撤出了长津湖地区,避免了被全歼。

  这将近半个月的长津湖战役,被敌军形容为一次“地狱之旅”。

  也是M军史上最惨烈的大败退。

  长津湖战役后,敌军不得不放弃平壤,撤退到三八线以南的地区,转为防御状态。

  而我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的殊死抵抗。

  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场的局势。为这一场大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而这一场悬殊之战之中,敌军可谓装备精良,有飞机,有坦克,他们有保暖衣物,肉菜供应,后勤保障一应俱全。他们的工兵三天可以拓宽一条通行坦克的道路,十多天可以建成一座临时机场。

  我军呢?第9兵团的物资匮乏,粮食供给也相当困难,不止如此,跨过鸭绿江后,每位战士只分到四天口粮,剩余的物资全靠就地筹措。

  我们只能靠人力或者畜力来驮运物资,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可就是在这样万般不利的极端条件下。

  我军的第9兵团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是一个热血铸就的奇迹。

  令敌军陆战第1师伤亡减员达到13961人,这是敌军王牌部队从未有过的损失。

  但是我军付出的代价也是及其惨重的。

  战斗减员达到了14000多人,冻伤减员30732人。

  非战斗减员是战斗减员的两倍啊!

  假如没有凛冽的寒风,假如有后方的补给。

  但凡有一点弥补,都可能大幅减少减员人数。

  但这非战之罪。在各方面都不占优的情况下。

  长津湖战役既捍卫了华国(和谐)军人的尊严,也守护了山河无恙。

  那刺骨的寒冷和凌冽的寒风。都成了人民志愿军伟大历史篇章中的注脚。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