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八章 导演也会入戏_催泪系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的路线。

  《素媛》评分足够高,关注度也不差,宣传同样的不弱,可是结果呢?

  哪怕这部电影拿到了国际大奖,可是依然票房不高,为什么?

  因为这类的题材,天然的就有着很大的逆商业属性。

  其实李易倒是没有过分在意电影票房,但是票房高的话,却意味着影响力更大,看的人更多。

  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资本去涉足现实题材电影。

  现实题材影片,还有一大难点在于,尺度方面的问题。

  《素媛》能过审,顺利上映,其实也是做了许多规避性的工作,首先,电影的背景被李易放到了港岛,其次因为导演是他李易,又走了赵光明这条线,所以最终才得以一刀不剪就过了。

  可是其他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因为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很多都是揭露社会现实事件,而这些事情,能被拍成电影,大多都是比较敏感,其中也会涉及到不少社会的黑暗面。

  这样的电影,很有意义,但是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观影体验却不会太好。

  其实现实题材的电影,反而很多适合改编的社会事件,但是现实题材有个问题就是,如何商业化。

  现实题材和文艺电影,其实又是两回事。

  文艺电影,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艺术加工,然后最重要的是导演的个人想法。

  而现实题材电影,却不同,你不能有太多的夸张的艺术加工,否则的话,就会显得逻辑不通,给人感觉“虚假”!

  在《我不是药神》大获成功之后,其实就有不少导演开始聚焦现实题材电影,但是结果,却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

  但是这类的电影意义的确很大,有些电影甚至能真的做到改变社会的意义。

  慕晴对打拐电影,显然非常上心。

  在李易答应帮她写剧本之后,她还要做许多准备工作,那就是去继续走访那些孩子走失的家庭。

  同时,李易也在撰写剧本。

  有些故事,哪怕只是写出来,都会让人难受,压抑。

  这部电影就是如此。

  耗费了一个星期多的时间,李易才把整个剧本写出来。

  只是写完之后,李易整个人的精神都有些压抑,虽然他还没有自己的孩子,无法理解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心情,但是却依然还是感到一股子绝望。

  很多人觉得,演员会入戏,可是实际上,导演编剧,同样的也会入戏,只不过,不同的是,演员入戏的是角色,而导演和编剧入戏的却是整个故事。

  故事是喜剧,那么自然心情也会变得愉快,可是如果故事是悲剧,是绝望的,那么同样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慕晴还没有回来,李易一个人走出家门,来到附近的公园在横椅上坐下。

  看着情侣们打情骂俏,看着孩子在前面跑,后面或者是爷爷奶奶或者是爸爸妈妈跟着。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小男孩从远处小跑了过来,他后面一个鹤发老人跟着,一边还喊着:“童童,你慢一点。”

  小男孩在李易的前面不远出停了下来,抬头看着李易身后的树上,伸手比了比自己的身高,又转头比了比爷爷的身高,突然就有些泄气的拉耸着小脑袋瓜子。

  李易不由地转头看去,原来是小家伙的风筝不知道什么时候挂在了李易身后的树梢上。

  不高不低,但是显然小家伙和他爷爷都够不着。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