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五章 重现被遗忘的时光_催泪系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甚至牵连警司/黑道几种对立层面的斗智角力。刘建明冷峻的外表及处事不惊的态度,使观众到最后还搞不清,他到底符不符合警匪模式中的忠奸行为?

  《无间道》最让我欣喜的是,影片有别于过往的港片警匪片的大开大合,摒弃细节的毛病,反而更加注重细节!

  电影中只有几场表现刘建明对自我身份的怀疑都是通过细节来展现的:

  一场是在回忆镜头中,刘建明眼看陈永仁被警队逐出警校时,画外音道出:“我想和他换!”!

  但问题是刘建明想离开自己伪装身份来回到社团古惑仔身份?还是想离开社团,恢复自我想当好人呢?另一场是黄警司被杀后,刘建明在看着他遗下的工作证照片时,眼神泛起一份迟疑。到底他是惋惜黄警司被黑社会迫死,还是理解到迟早有日他也会招来横祸?

  另一场是刘建明抚摸着自己的新警察身份工作证时,又出现一种迷惘。似乎在告诉观众,他对当警察或卧底,产生很大的挣扎,似乎考虑他由奸变忠。这种心理转变,一直导引观众对刘的行为有所期望。然而,当刘建明在枪杀琛哥以及另一个同门卧底时,电影却清晰地展示刘建明利用自己的真实身份来杀人灭口。

  可以说,从剧情上来说,电影误导了观众的认知,让观众以为刘建明挣扎于正邪的何去何从,其实他只想消灭伪装身份的证据,他一直是贯彻他以利益作前提之“奸”的性格。

  甚至在最迫切的角色和自我抉择关头中,也完全由形势决定他的行为。

  相反,陈永仁的角色一开始充满委屈,他做卧底并非自愿,近十年的卧底生涯迫使得他要看心理医生来平衡自我。回复警察身份等于做个正常人,而他的本性亦和真正角色吻合,他变成正邪不分,只为工作,他的心理斗争只是继不继续伪装,没有伪装和本我的含混。到最后,想恢复身份却是再也没有了机会。

  电影人物的对立和营造,仍然是外在因素和自由意志的挣扎。镜像一般的人物设定,也是这部电影最出彩的部分,陈永仁被迫做卧底,表面是「奸」,内里是「忠」。而刘建明表面是「忠」,内里却是亦正亦邪的变数。

  正如韩琛对即将混入警队的古惑仔说:“这条路是你们自己选的!”但这些人从踏上社会开始,又何曾自主选择过。从电影一开始,“选择这条路”几乎是一种讽刺。刘建明被选混入警队是一种无选择的选择,正如陈永仁之被选做卧底一样。陈、刘在表面上有做不做,伪装不伪装的行为选择,但现实却不容个体选择。正如刘建明杀琛哥之后说:“是你选的!”

  刘建明杀琛哥的必然选择,正好是迫使刘在不能走回头路时,在无可选择情况下杀人灭口,这亦是韩琛选择做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