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八章 我们没资格代替先辈原谅(二合一大章)_催泪系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的反驳之中。

  不过,有一点让李易特别欣慰,这一次,没有谁骂自己狗导演了!

  影迷们总算是懂事了啊!

  而很快地,许多影评人也纷纷上阵!

  李易的头号御用影评人杜向海第一时间,写了一篇影评出来。

  标题非常简单明了:《他们还只是孩子,还会哭着喊“妈妈”》。

  “李易的电影,我一部不落的看完,哭的最惨的是《忠犬八公的故事》和《高山下的花环》,一度以为,在煽情,在催泪这方面,这两部电影已经做到了极致。

  可是看完《战争子午线》,我不止在影院里泣不成声,回来之后,写影评回忆电影的那些画面的时候,再一次忍不住更咽。

  看完电影,我真的很想说,他们还只是孩子,还会哭着喊妈妈!

  被毒瞎了的盲人小姑娘饿了,就哭喊妈妈;吊在悬崖边上不去的小姑娘,双手紧紧扒着悬崖努力挣脱却怎么也上不去的时候,哭着喊妈妈;山炮,军分区政治部长的儿子,牢牢记着爸爸说过的在杨村等他,战争结束了就去杨村找他,却不知道他爸爸已经牺牲了。

  他们还只是孩子。放在和平年代,这是读书的年纪,是享受童年和快乐的年纪。

  可是,在那个时候,才那么一点大的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只会喊妈妈的他们,却就要扛起责任,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团队协作,甚至帮助别人,保卫自己的祖国。

  不是这些孩子去参加战争,是战争找上了他们。如果没有入侵者发动战争,他们本不该如此。

  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刻意地穿插现代的孩子,或者说让穿着八路服装的孩子站在现在的街道上,显得很生硬,有点莫名。

  看是看到后来,我觉得这正是电影妙的地方。

  也许李易导演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画面,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来告诉我们现代的孩子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现在看起来,却格外让人难过。

  小号渴望读书,可是那个年月,他可能连正儿八经的学校都不曾上过,他们渴望读书,渴望快乐,渴望有东西吃。

  被地雷炸死的小号看到现代的学校、朗朗的读书声,坐在多媒体室的座位上,留下了眼泪,这些对于小号们来说,完全是奢望,是他们梦想之中,最好,最好的,而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这些轻而易举,搓手可得。

  也许真的是应了那句话,越容易得到,越不懂得珍惜。

  我们的孩子们知道这一切是先辈们用热血灌注的吗?

  老兵,他的确是老兵,他骄傲地说,我参加过三次反扫荡,我入伍七年了,可他才十六岁啊!

  十六岁就已经是百战老兵了,为什么听到他的话,我总是忍不住想哭,七年前,他才九岁啊!

  可是九岁的他,却已经是一名战士了!

  十六岁的我们在做什么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