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如果美好的记忆都不是自己的_催泪系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往死里薅,的确有些扯犊子,当然,其实这些同样的并不影响电影的剧情。

  因为本身科幻电影,你不可能真的毫无瑕疵。

  《月球》的故事,说的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以及探讨一个“人”的终极立场!

  《月球》的故事的开篇,就是在实现一个假设,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第二个你会怎样?

  “如果你在这个世界上,遇到第二个你,你会怎样?”李易笑着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也是电影的一个核心线,但如果真正遇到了,我们又如何面对彼此,我们会谦让还是争执,和平协作还是掐到不死不休?这都让人困扰,并且涉及很多社会心理、伦理规范,变量太多。

  “这个倒是真没有想过!”

  “不过,你这个故事,倒是的确有点另类的无限循环的味道,一个克隆人和另外一个克隆人,3年一个循环.细思极恐啊!”周果不由地说道。

  “而且,这个设定的确很好玩,其实克隆人的概念早已有之,这个不算新鲜,但是这个故事的巧妙就在于,两个“我”不但基因完全相同,连社会记忆(情感、启动时的知识储备)也相同。

  环境设定也真的极为巧妙:与世隔绝的外太空,真相正慢慢揭露,两人之一因为客观条件必须牺牲……

  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是两个人,两个不同的人。在未启动前所有的克隆人有着一样的生理、心理、情感意识,是近乎完全一致的。但启动后,第一个林希经历了三年的月球生活,三年的寂寥、渴望,对其他事物的尝试和学习,使得他和第二个林希已经是两个不同意义上的人。他们的相遇,实质上就是不同年龄的自我的会面,是在月球上生活了三年的林希穿过时间虫洞遇上初来时的自己。”陈问分析道。

  “而且这个电影的探讨的主命题也很有意思,克隆人到底算不算人?”唐路笑着道。

  “的确,从电影里面来说,克隆人是被奴役的对象,而且,几乎是和《楚门的世界》很像,被安排好了人生,尽管只有短短的3年!”

  “关键是克隆人也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情感,这一点很有意思!”

  “对了,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克隆人,而不直接安排机器人?”陈问又问道。

  “因为人始终是不同于机器人,而克隆人因为本身就来自于人,他们除了寿命,其他方面可以看的出来,其实和真正的人类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李易笑着道。

  其实这也是《月球》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如果你想要解读,解读的深了能把自己带沟里去。

  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克隆人算不算人?

  克隆人为什么有别于机器人?

  什么是人的终极立场?

  就是所谓的人生而平等,不论穷人、富人、黑人、白人、健全人、残疾人、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