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_南国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道:“世子,有好消息,庐州刺史刘威已经上书请求实行军政分离了,并且他还说自己不擅带兵,希望辞去军职,转为负责民政。我们的人在得到消息后便立即传了回来,至于刘使君的奏章,想必要不了多久便能抵达广陵。”

  杨渥闻言大喜,刚刚还在说他,没想到这么快他便主动上书了,这可是徐温、李承嗣、李神福之后的第一个上书请辞的刺史,而且他在各个刺史中的威望很深,他的主动请辞,意义重大。

  杨渥知道,刘威担任庐州刺史已有多年,在当地根基很深,牵扯到的利益也就更多;相比之下,徐温等三人担任刺史都是最近的事情,与地方上的牵扯也不深,没多少利益,在请辞的时候自然更加爽快。

  不过如今既然刘威已经主动请辞了,那就说明各地刺史已经知道了吴王府实行军政分离的决心,虽然杨行密父子还没有直接下令,但有些事自己主动做和在命令之下被动的去做效果自然是不同的。

  “我父亲现在到哪里了?是还在滁州还是已经启程去往庐州了?”想起不久前得知的杨行密的行程,杨渥连忙问道。

  “大王还在滁州,应该要过两天才会离开。”

  “还在庐州?那就是说刘威是在父亲到达庐州前就决定上书了?”杨渥点点头,又继续问道:“那么滁州刺史王安是什么态度?”

  “滁州王安使君目前还没有什么消息,不过属下听说他与大王交谈得非常畅快,他的态度应该也是支持军政分离的。”范遇道。

  杨渥点点头,王安当初乃是杨行密的贴身侍卫,不仅为人沉稳有气度,而且对杨行密极为忠心。他当上刺史的时间也不长,想来有杨行密亲自出马,王安那边也没什么问题才是。

  果然,两天后,当杨行密离开滁州继续前往庐州时,王安的奏章也递交上来了,意思与刘威的差不多,不过他却不想转为文职,而是请求做一个领兵将领,建功立业。

  有了刘威和王安两人的带头,其他刺史到这时候也知道了,军政分离已成定局,他们这些刺史是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军政一体了。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常州刺史李遇,湖州刺史李简,宣州刺史台濛,歙州刺史陶雅,舒州刺史刘存等都先后上书,请求实行军政分离,并且或是请求辞去军职专管民政,或者辞去刺史之位转为完全的领兵将领。

  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动静也就只有濠州刺史刘金和光州刺史柴再用了。

  杨渥知道,光州和濠州这两地看来是被严可求说着了,不会那么容易就接受节度使府的安排的,或许一场新的战事又要爆发了,只是不知道是在濠州还是光州,又或者,两地都有战事爆发。

  不过这两地虽然可能出现动荡,但正式宣布军政分离的时机却已经成熟了,再等下去,只怕朱全忠都已经彻底击败王师范了。

  所以到七月底,等选拔新军士兵的事基本完成后,杨渥便宣布了包括军队整编后的各级将领名单,以及对各地刺史作出的调整,正式宣布实行军政分离。

  Ps:还是缺一章,郁闷。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