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十二章 二次打击_明末之天降神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笑话都不放过,至少能给他带来难得乐趣,他感觉这个刊物比大明的邸报好看多了,虽然很多篇幅说的是圣人学说,可里面很多人在争论的海贸,税收等等,都引起了他的共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至少说明,做与不做肯定有区别,圣人并没有明确说不能贸易,不能收税,不能开疆拓土,所谓与时俱进,历朝历代一直在不断变革,没有哪一个皇帝是一成不变的,这才是最让他心动的地方。

  当然上面还探讨了许多有关格物致知的道理,没办法,天天对着神兵卫不可思议的器械,哪一样都不是大明现有条件可以制造的,哪样都值得所有人深入研究的,又哪样都都觉得是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来的,比如雪白的纸张,工业量化制造,活字印刷技术,比如水泥的制造,比如对瘟疫的控制等等,看起来似曾相识,又那么神奇,结果却远超古人,所以报纸上讨论激烈,这也正是穿越者喜闻乐见的,只有激发出古人的强烈兴趣,才能让他们意思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也会在不经意中重视匠户的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户籍制度的弊病。

  陪在身边的周延儒和大明报主编张溥也在目不转睛盯着,一大群没穿朝服短打扮的同僚在沙盘前转来转去,分析着各种可能性,败在哪里,胜在何处,比他们在家里闭门造车清晰太多,杨嗣昌的四正六隅方案,卢象升的拼命三郎做法,孙传庭的出其不意进攻,几个原来在朝堂上争来斗去的大臣此刻都能心平气和互相补充互相听取意见,思维的高度都提升不少,大有相识恨晚的感觉,是否要摆上武昌战局的场面?洪承畴认为有神兵在,武昌万无一失,还是等战报到了再说,难得卢象升杨嗣昌等人也都意见一致,说这样的攻防战流寇必然讨不了好,不如等前方战报到了在讨论不迟,因为西北之事主要看史可法赈灾进度,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平定西北已经是时间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东北的建奴动向,只要建奴暂时相持,不进犯,越对大明有利,一年半载之后,定然可以收复辽东,这样的分析比在朝堂上听百官胡言乱语明确的多,让崇祯心里充满了信心。

  事实也的确如此,下午酉时不到,小太监将六百里加急报捷露布送了进来,老远大家就知道武昌打了胜仗,所以曹化淳接过报捷奏折时,皇帝只是微笑点头,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急不可耐,诸位朝廷股肱一起跪倒恭贺皇上大捷,西北总算不出所料,希望在眼前,赏!外面通政司的官员,太监都有赏!至于名义上指挥这次战役的高启潜则赏蟒袍,湖北官员一体表彰,望再接再厉,早日平定西北,功成之日,朕定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