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二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商贾都很恐慌,河东卫阀和长安的徐陵麹忠等巨商都已经来人来书要求征北大将军府给一个明确答复。

  如果李弘南下,并州的钱财支持立即就会出现危机。那时赈灾的粮食还是屯田的物资立即就会断绝,正在努力增产的盐池铁矿,正在筹建的军械作坊立即就会陷于停顿。

  并州形势将不堪设想。考虑到北迁流民在河南地区屯田的难度,鲜于辅请李弘考虑,是否立即把流民全部西迁到北地、朔方一带屯田。

  在北地、朔方郡一带的河套以南地区有荒芜田地上千万亩,有淤塞沟渠上百条,这可以为屯田节约大量的钱财和时间。

  这些田地和沟渠都是武皇帝时期迁移七十万灾民到这一地区屯田留下的。

  当时这些灾民迁移到河套以南地区后,由当地府衙发给衣食、籽种和耕牛,并开挖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开垦荒地,大量种植谷物,结果沃野千里,冠盖相望,非常繁荣。

  只是百十年后由于大汉国事衰弱,匈奴再次侵入,致使百姓内迁,田地荒芜。

  (这个河套地区在朔方郡境内,它和河南地区是有区别的,河南地区在五原、西河郡境内。

  战国秦汉时期,河套地区的黄河正处于裁弯取直之后两条河道并行的发育阶段。

  当时人称旧河道为北河,新生成的径直河道为南河。由于这条旧河道相对于新生成的径直河道弯曲犹如绳索,故称河套。

  现在所说的河套地区是指历史上北河和南河之间的地区,和今天的黄河大河套地区有很大区别。

  )李弘召集徐荣、麴义、李玮三人议事。留守晋阳的鲜于辅和张燕态度明确,他们为了并州的将来着想,不愿意让北疆诸军陷入洛阳的纷争。

  在他们看来,大军虎踞北疆,稳定并州,乃是上上之策。徐荣和麴义两人都同意鲜于辅张燕的意见。

  徐荣说,目前大军疲劳,政局不稳,我们没有北上攻击的条件,也没有南下洛阳的必要。

  即使朝廷要我们北上攻击鲜卑国,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拖延到明年或者更远的时候。

  麴义说,如果洛阳各方权势能够迅速争出个结果,那么无论哪一方胜出,大军都可以在今年北上攻击鲜卑,所以,他认为还是坐拥大军静观其变为好。

  李玮的态度却很明确,他认为从目前局势来看,洛阳无论如何都要乱,既然要乱,为什么不趁机南下铲除奸佞,稳定洛阳,然后再率军北上攻击鲜卑?

  李玮坚决反对在洛阳危机四伏的时候出兵北上,他认为这是自取死路。

  除了李玮,众人都从大汉国和北疆的稳定考虑,谁都不愿意掺和洛阳这趟混水,何况先帝遗诏也没有具体交待征北大军在收复边郡后应该何去何从,所以,大家都很坚决地要求屯兵北疆。

  李弘没说什么。北疆大战结束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