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三章 七月初一,不见不散_杂家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论百姓怎么想,《杂志》的宣传还在继续。

  一日后,六月二十六,新华又发了一章传单,同二十四日的美食杂谈不同,传单上的宣传重点,又变了。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

  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

  同之前一样,开篇把韩愈那篇《医说》给放上了,没什么特殊的意思,显示医道逼格,顺便引起下文。

  《师说》之后,就是详细宣传《杂志》的板块“医论”。

  传单上说,这个板块日后每刊会登上一篇和医药有关的文章,或医学常识、或药膳养生,或阐述药性、或分辨药材、或警告药食忌讳、或教授一些方便实用的小偏方………

  种类不一,林林总总,大致的方向是普及医学,用以便民。

  所登文的作者,几乎都是京中或大乾各地的名医圣手,另聘“医仙”诸葛逸为该板块的名誉主编,并不定时亲自发文。

  七月初一,就由诸葛神医,在《杂志》简论骨伤,即教授大家如何保养自己的骨骼经脉。

  在传单最后,还附赠了一个四君子汤的秘方汤歌,此汤补益之剂,算个小福利。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同时这也会成为“医论”板块的一个小特色,即每篇文章后都会附一个类似的小方子,当然,马晋也不是那种做事丝毫不求回报的性子,他打算在方子的最后,悄悄添上一句。

  其上药材,在京城同仁堂各大药铺均有销售………

  ………

  《杂志》的医论板块,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并未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响,只是对《杂志》呈现出的越来越多的花样,报以更大的期待。

  但在很多和医有关的人们眼中,“医论”的出世,仿佛骇世惊雷一般,拨开云雾见天日。

  要知道,在大乾当医者郎中,并不是什么好职业,虽然赚的不少,但社会地位远不如后世那么高。

  医者虽不算贱役,但要和富商官员相比,哪怕是普通的读书人都比他们舒服的多。

  就是他们其中混的最好的太医,看着风光,其实就是皇家的仆人,或者好听点叫私人医生,差事干的好自然没事,稍微出点差错就砍头抄家的罪名。

  医者,苦啊!

  ………

  诸葛老头为什么想写出一本医家著作,除了能流传医史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借此增加自己名望,整合医道力量,护全自己的同时,看看是否能够提高一些医者的地位。

  别看诸葛老头如今名满天下,医术无双,但压服众医不等于折服。

  说到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