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八章 系列长篇的《狄仁杰》_杂家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芙蓉街刘家

  锦衣青年正是从新华社赶来的马晋,他在新华社看到刘勉写的这本《神断狄仁杰》后,马晋当时是对刘勉惊为天人。

  说句不客气的话,也是事实,马晋是整个大乾最了解小说的人。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上面写,“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而庄子所谓的小说,其实是指琐碎的言论。

  直至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这时,才让小说这个词意义和后世有些相近。

  后来唐宋小说慢慢发展,但多是以故事为基,然后夹杂着一些自己的理解,称之为讲史,包括后来的评书,也受到了当时讲史的很大的影响。

  但当时唐诗、宋词、元曲才是主流,小说并不怎么受重视,虽然有发展,但没有形成较大规模。

  直到明清,一些文人结合前人经验,将一些历史演义、神话志怪系统的编著为册,小说才真正的繁荣起来。

  ……

  而大乾,恰恰就取代了小说发展最繁荣的明清两朝,在马晋之前,大乾虽然也有话本野史之类,但多和元宋以前的讲史相似,内容糟杂,逻辑混乱,行文半文半白,阅读性很差。

  直到《隋唐》横空出世,这本逻辑完整,情节结构清楚,行文通俗易懂的小说,轰动京城的同时,也惊醒那些平时喜欢写书的文人,原来书可以这么写。

  所以如今在混迹小说行当的文人心中,马晋地位很高,虽没到开派老祖的那种程度,但说马晋执行业的之牛耳,是没有人不服的,许多作者更是视他为榜样,迷弟无数。

  这也是官步、杜山这些优秀作者不受外面诱惑,坚定留在新华的一大原因,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马晋的崇拜者。

  ……

  而现在写书的人很多,优秀的也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学马晋的路子,顶多塑造个出色的主角,情节新颖一些,却还没跳出历史演义的这个圈子。

  马晋为什么看重《武唐恋》这本书,虽然刚开始销量一般,但还是力挺。

  不是因为作者笙悦写的好,而是《武唐》跳出历史演义这个范畴,有一些言情小说的的意思。

  马晋心里很明白,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要想把小说这个盘子做大,光靠历史演义是不行的,读者早晚会看腻这种题材。

  只有不停的开发新种类,百舸争流,才能让小说行业的繁荣不败,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除了笙悦的《武唐》,马晋也一直留意其他有天赋的作者,发掘更多的种类,直到今天上午,徐许将一本《神断狄仁杰》交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