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告别假期了_心语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那么就要每天去听写一段了,先去试试看,听写下来感觉如何。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很不适应的。

  后来,慢慢地也就顺了。

  于是我接下了任务,经过权衡和尝试,决定每天就听两分钟左右评弹,听后记录下文本。

  别看评弹里只说两分钟,我要听的起码就是十五分钟。

  这不是什么需要用很大的力,却是细磨的工夫。

  这一档书有32回,听到现在也过半了,估计年底前可完成。

  今天早上我在想,苏州评弹和评话有很多好的东西,可现在大家一来没时间,别看每天不见得很清醒的知道忙的价值是什么,可真的是又忙又累。二来,苏州评弹有地域性差异,过了江浙沪一带,的确是听不懂的。而且世界再怎么发展,要去联系贯通这种小事物,也未必能行。

  但是我今后如果不写作了,大可以继续翻译苏州评弹。

  一早就说了,人家是前苏联翻译,我倒好,是苏州话翻译。

  不过这件事是可为的,很多评弹优秀剧目,都可以通过听写文本的方式去传播,这样的话,我有的要做了。

  现在也发现,像这种地域性强的文化产品,一定要准备本地版和通行版,起码是两个版本。

  当初的粤语影视剧就是这样完成流通,乃至流行一时,至今还有余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什么不用来发展具有地域性,而且是优秀的作品呢?

  这不需要宏制和巨资,要的是静下心来做的细小工夫而已。

  还记得以前看书,看到杨绛先生,她年轻的时候在写文章,到了后来,她就在翻译,而且她翻译得颇有神韵,有人评论说,她在两种语言之间化进化出,得心应手。

  一开始被发现会写作时,爸爸也跟我说,让我多去学一点语言,很多作家到了后来不写作了,他们就翻译的。

  当时我听过也就算过。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英语,对英语没有产生感情。

  是有人学习语言,是因为对人家的文化感兴趣。

  我就觉得我们的传统文明很精彩很灿烂,不想学其他的。

  哈哈,那时候就是这么清高,而且不知天高地厚。

  这还是到了现在,接触了编程,这才知道,英语和数学的重要性。

  我真的要去恶补一下了,现在也明白,技多不压身。

  而且我的学习很有意思,也很任性和霸道。

  我不喜欢听人家的安排,我喜欢一曝十寒,学半天,休息三天,等我玩儿够了,那么再来学习。

  别看这种学习不靠谱,可是很管用的。

  很多跟我接触的朋友都说,我是慢热型的。

  有一些学校里教的东西,人家出了学校都忘记了。

  我则是到了很久之后,还可以用来派用场。

  这是让人瞠目的。

  因此跟我打交道的人,也会很累,以及时不时的产生颠覆感。

  我的做法和市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