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3|第 163 章_穿到古代当名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知府亲自下基层问寻访老农,数易其稿,终于编成了一套《汉中府农业调查问卷》。

  厚达十余页,附一张答题小表格。府治下七县一州,每个州县发一份调查表,每县再按地形地势不同分发几十把取土样的环刀和带磨砂旋盖的敞口玻璃瓶装样本。

  南郑县就在府治附廓,正式采土样、植株样本的时候宋时也偶尔跟去看看,其他各县就只有按着调查表做调研,派衙差下去收集土样和各品种的粮食、蔬果样本。

  其中南郑县就在他老人家眼皮底下,挑出来的实验田他都要没事去看两眼;还有一个洋县因特产进上的黑米、香米、寸米,也是宋大人重点关照之处。

  他特地写信照知当地县令申大人,将这几样良种的产区环境细细描述出来,写清栽种要点,每处产区分别取土,再取几十株育好的秧苗,连根上泥土一并加急送往府城。

  洋县所出黑米是进上的精品,南郑、城固县虽然也有黑米,但因水土条件、栽培技术不同,质量肯定有所差别。他先弄点原生态的黑米秧苗来试着栽培,将来一步步试着与本县黑米杂交,看看能不能选育出适合本地栽培、质量又更好的新品种。

  申县令接了府尊大人的亲笔信,忙不迭地寻城内大户要了最好的秧苗,连同一大盒田土,装在木盒里,叫人快马送到汉中府。

  宋时亲自取水稻土焙干,而后计算含水量,分析确定土壤类型、成分,和南郑县送来的几处田土一一对比,选择最相似的田地种下。

  那处地在汉水河谷附近,是本地一户大族张氏的族田。

  族田的产出原是供一族子弟读书的。如今张家正盼着把子弟们送到宋大人的书院里念书,听说他想划三分水田做实验田,族长岂止没有异议,简直与有荣焉,还到府衙当面拜见,请宋大人多划几亩地出去。

  宋时感念他们一家对府里工作的支持,满足了张家家主的愿望,又划了三分上等田地栽种本县黑米,与洋县黑米做对照。

  因本县就种有原生黑米作对照,他这两块实验田里的米,就按照同等待施肥、施农药了。

  插秧之前,田里是要先施基肥的。

  水稻基肥以氮磷钾为主,如今氮肥还是以农家肥为主,钾肥则是制作高锰酸钾工艺前期用草木灰色提炼出来的精制氯化钾结晶。而磷肥则是用天台山产出的磷块岩——他的经济园区里已经装上了水碓,可以借用水力大量冲压粉碎磷块岩作磷肥了。

  他在城外定下的实验田数不少,上中下田、沙地山坡都有,仅在实验田添加自制肥料,就需数百斤磷矿岩粉。为了抢插禾之前把基肥弄好,宋时便不惜暂停下磨白云石粉的进程,先用水碓冲碾磷矿岩粉。

  汉江边江水呼啸,水碓碎石的声音夹杂在江流嘈杂中,远远传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