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3章 战争要结束?_带着系统回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眼于天下,我大宋像张公这样的官真不多了。”

  一时之间,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心产生的莫名其妙。

  “活了活了,张公一进池州局势就盘活了。不会再打下去了。”

  “赵诚是个战争狂人,一个劲的用使命啊责任啊忽悠大家挨饿受冻,忽悠大家送死,以便则算为他的仕途。算好张公不糊涂,没被这样的小白文热血宗师给忽悠,这才儒雅。”

  除了吹捧张商英外,趋势忽然转变,已被全面停职的赵诚面临各方舆论攻击。

  到底是哪些人在带节奏赵诚心中清楚,但也对此很无奈。

  这可以有两个解释,他们在以其人之道还施本尊(水军)。或者说人性如此,读书人的尿性更如此,只看风往哪边吹,这其实就是蔡京说的指鹿为马。这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一派大好的形势,眼看可以暂时解决池州问题,为此张商英心情为之一好,之前因玻璃心、因被赵诚顶撞而产生的阴晦一扫而空。

  在内心里,张商英并不是真的全方位否定了赵诚。其实他当时的说法,如果愿意换个角度客观看待还是很震撼的,他小子说:鼓励做贼能解决问题的话谁特么去做官?

  同时他小子还有言下之意:把杀害军士的匪人变为官军,以后谁来当兵?

  这是很尖锐的问题,尖锐到任何人都不敢正面回应,于是当时就让张商英恼火。但现在心情正好,事后想想,其实觉得赵诚也有些冤枉。

  不过老张又觉得他小赵的个人仕途和得失已经不是很重要,谁没个起起落落,他家蔡京老爷子不也被人喷的体无完肤,不也经历了罢相又复出。

  总之,暂时能避免池州在这凛冬里继续战乱,进而避免掀开两浙路战火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他小赵的“牺牲”是值得的。

  “他的确有些能耐,有些理想和执行力,但大宋并不缺少这么一个县尉。”

  这是现在张商英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当年老夫和他一样,遇到不同意见就说人家‘一派胡言小儿之见’,结果呢,从河北路重臣提点刑狱司贬到知亳州,老夫又找谁说公道去?”

  “明公英明!”

  王黼等人笑着大拍马屁,吹捧的节奏一带起来颇有些众星拱月意味,官邸内、但凡不想打的人一片恭维之声。

  恭维是一种认可,是谁都喜欢的事,在乎名声的老夫子尤其如此。诚如当年司马光大爷割让国土给西夏、避免了进一步的纷争后而沾沾自喜的接受恭维一样。

  身在局中的张商英也对此尤其高兴,既然如此,也略微对赵诚动了些恻隐之心,少顷又捻着胡须道,“那赵诚怎么样了,有没有破罐子破摔消沉?”

  “这……”

  官僚们面面相视了起来,也不知道老张什么意思。

  王黼迟疑着,“那家伙现在面对的一切是他自找的,诚如他自己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