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 阁臣们(上)_我来做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咐偏殿里侍候着的小太监王彰道:“去把锦衣卫同知董琨叫来。”再转过身来,语气冷幽,“李标,朕看你也是个体面人。

  倒是要请教你一句,党同伐异不是你东林党的传统艺能吗?”

  翻开明史,明末的某些大臣们,一个个都是光岸伟正。满篇文字里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不是大臣不行,实在是皇帝水平太次啊!而且,国势到了要更替的时候。臣等有能什么坏心思呢?

  这和崇祯皇帝临死前说的: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完全是相反的!

  这里面有一个掩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明史,乃是投降螨清的东林党徒写的。

  就以崇祯此时的问题为例。万历末年,朝廷党争渐起。在朝堂上最牛逼的江湖门派是谁?

  东林党!

  熊廷弼在辽东经略的任上被撤职,就是被当时还是东林党的姚宗文给陷害的。

  这帮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鸟。

  东林党一朝得势,所作所为就是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众正盈朝嘛!非我东林党,就是黑的!

  这不是党同伐异是什么?

  所以,东林党的辅臣李标,现在在崇祯面前信誓旦旦的说:人君不可以党疑臣。要用才品、能力来评判大臣。这简直就是个屁话!

  你们东林党整人、要搞臭一个人的时候,是用才品、能力来评判的吗?你问问已经死了的熊廷弼服不服气?做人不能双标到这份上。

  李标一口老血差点要呕出来,咬着牙说道:“臣不敢当陛下‘请教’二字。臣亦不敢将‘党同伐异’加在东林身上。”

  钦定逆案,不是你搞的吗?我们内阁当时只想处理五十多人。是你坚持要定二百六十一人,分八等。

  崇祯呵呵一笑,懒得和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李标掰扯。东林党在明末的得势,是分阶段的。

  首先是万历末年,逐步掌握言官系统的东林党和楚、浙等党进行激烈的政治博弈,并逐步占据上风,到短命的泰昌皇帝时,达到巅峰。

  天启初年,东林党亦是绝对的朝堂霸主。泰昌帝留给天启的顾命大臣就是东林党人。

  其次,天启中后期,魏忠贤把东林党干的落花流水,出了一本《东林点将录》。

  魏忠贤的阉党也不是好鸟。能把东林党这帮鸟人压下去,只能是比他们更操蛋的鸟人!

  最后,崇祯皇帝上台,杀魏忠贤。东林党的势力卷土重来,崇祯二年时,三名阁臣全部都是“东林点将录”上的东林党。

  李标是万历三十五年的进士,东林党大佬赵南星的同乡兼学生。没错,和李邦华与前东林党魁邹元标的关系一模一样。他李标能不知道东林党的旧事?

  崇祯从书桌上抽出一份奏章,丢到李标面前,“哦?那这份奏章你看看。”

  李标的反应和韩爌一模一样,顿感自己被羞辱了。但捡起奏章,又只能熄火。

  这份奏章上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们写着贴条:南京给事中陈尧言疏劾永光珰孽,不当正铨席。

  白话文的意思:吏部尚书王永光是阉党余孽,不配当吏部尚书。

  明王朝的公文流程是这样的。提交公文有两个方式:第一,通政司。第二,会极门口。每天专门有两个小太监在门口放着箩筐收大臣们的奏章。

  所有的奏章进通政司,先去往宫中留档。具体来说,就是到了司礼监中录副本,再发给内阁。内阁接到奏章再票拟,提交给皇帝。具体来说,还是提交给司礼监。然后批红!

  不要小看这多此一举的流程。这意味着内阁无法阻隔中外,只给皇帝看他们想让皇帝看的奏章!

  现在这本奏章就是从司礼监过来的。内阁那本,李标和钱龙锡都还压着的。在没有“考成法”的年代,一本奏章压一两个月,谁能说不是?

  打脸啊!

  李标刚刚说“我们没有党争”,下一秒就被崇祯把东林党党争的奏章甩到脸上。

  我左手一巴掌。

  啪!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