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八章 赵匡胤幸福的险些晕死_画坛全能怪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赵普和赵光美带头,这个关于到底要不要迁都的话题,一下子就抛砖引玉似的激起了层层波澜。

  朝堂之上,心思活络的文臣武将们一下子就搂不住了。

  一时之间全都不甘人后,发表起了自己的观点。

  “迁,必须迁,要不然的话随着冗兵的激增,供养汴梁的物资会大大增加……”

  “是啊!届时,我们可就不得不持续不断的挖运河、疏通运河了,这得耗费多少民力呀?……”

  “是啊,是啊,京师依赖运河供给,并非长久之计啊……”

  “洛阳有洛水之便,还有千里沃野,又是汉唐古都,比汴京强的何止百倍……”

  “烦民奉己之事,开导沟洫,以济京邑,盖不获已耳……”

  “解除我大宋的后顾之忧,最好的办法唯有择地迁都,据险固之地而立都……”

  “……”

  见此一幕,赵匡胤也实在没想到,他对他的二弟赵光义的容忍,竟然能令朝堂之上这些人这般模样。

  幸好,非常有幸,碰见了丁晓剑,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迁都事宜既然已经敲定,那接下来就可以着手迁都了。

  只不过迁都,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儿,前期需要做的准备还有很多,真正到完成迁都,恐怕还得好几年。

  接下来,就是大宋平南还是北伐的问题了。

  如果没有丁晓剑的介入,赵匡胤也是倾向于先平南的。

  先易后难,以骑兵优势,顺流而下,相较于仰攻北汉,先平南唐,当然是比较容易的。

  等到大宋一举吞并南唐,积蓄够了国力,再攻取北汉,确实是要稳妥一些。

  可是看了丁晓剑的视频之后,赵匡胤有了一种时不我待之感,他真有点儿怕自己只能活到49岁。

  这样一来的话,留给他的时间可就不多了。不能把难题留给儿子吧?

  因此,他要先啃硬骨头。

  先伐北汉有先伐北汉的好处,征伐完了北汉,再回过头来攻取南唐,岂不就更容易了吗?

  赵普和赵光义等人,之前定下了先南后北的策略,其实也是有私心的。

  这其实也是他们和周世宗柴荣旧臣博弈的结果。

  公元959年,柴荣亲征收复幽燕之地,势头很猛,兵锋所至所向披靡,那时候辽国已经被后周打怕了,周军一到,有时候还没开打,辽将就纷纷开城投降了。

  仅仅四十二天,柴荣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

  这个势头确实很猛,后周只要能够稳住,肯定就能一统北边了。

  但很可惜,在征战途中,周世宗柴荣病倒了。

  柴荣不但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就此英年早逝。

  皇帝都架崩了,还打个锤子?

  后周征北,因此功败垂成。

  公元960年,柴荣死后仅仅半年多,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大宋皇帝。

  面对新宋取代后周,后周旧臣纷纷俯首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