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3章 不怀德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不怀德

  军户者,户出一丁入伍。

  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世代相袭。

  战时随征,闲时演武屯田,可使家中免赋税;无有男丁继,则罢归民籍,征赋税。

  制度看似苛刻,却能让牂牁各县的土人蛮夷颇为意动。

  盖因牂牁可耕之地,素来寡少且贫瘠,劳顿一年末,果腹之粮依旧难续。

  况且,此郡不服王化者众,民风愚昧且不畏死。常有争田亩及猎场,而举族械斗,死伤众多之事。

  不过,乡土难离。

  纵然官府声称汉中郡土地肥沃、物产颇丰,会遣老农教他们精工细作保障粮秣出产;以及律令严明,绝无将率仗势欺压夺资粮等事发生,他们亦鲜少有人甘愿北上从军。

  理由乃汉夷有别,他们不敢信,亦不想信。

  恐被诳去了汉中郡,失去耆老宗长的庇护,被官府予取予求,沦为填沟壑的尸骨。

  毕竟,于牂牁郡之内,各级汉家郡县佐吏及世家大户们,秉着蛮夷粗鄙之念,尚不能善待于他们,何况远赴汉中?

  此乃丞相诸葛亮,允郑璞募兵多寡不制的缘由。

  依常理而断,丞相及马忠等人,皆以为郑璞能募到兵卒的部落,仅是从去岁逃难在平夷县的,数千饥民中挑选罢了!

  其一,那些饥民,乃是受官府救济,方得以苟活。

  活命之恩,让他们对官府信任有加,甘愿从军效死,为家人搏出另一番活法。

  另一,则是郑璞之名,在此些饥民中声望盛隆。

  “安我者太守,饱我者郑君!”

  此是数千饥民口口相传的赞词,以感激郑璞昔日率领他们开辟梯田,说服马忠以官府名义赁豕民养、教他们放鱼苗于梯田内畜养(稻花鱼)等。

  尤其是,郑璞率军深入虎穴,阵斩了他们深恶痛绝、誓不共戴天的朱褒!

  以如此威望,郑璞前往平夷县,以朝廷名义迁户募兵,无需大费周章,四五百户土人蛮夷响应,还是唾手可得的。

  如此一来,正好在丞相的预计之内。

  他本意,乃是让郑璞招募些,归来成都再补充些,让其领两校兵马(一校八百)。

  赵广及霍弋的部曲合兵,便有了一校之数。

  既授职郑璞为主将,理应让其自领一校。

  然,郑璞甫一听闻“一月为期,不论多寡”的要求后,便迸发前所未有的热情。

  当即,请霍弋及赵广尽数携上部曲随行,让乞牙厝引道,浩浩荡荡往谈稿与卧漏二县交界处而去。

  先往之地,乃是乞牙厝的母族栖息处。

  以乞牙厝代为沟通,自身与部落耆老宗长歃血而誓、以鬼巫共诅盟,让此生獠部落悉数收拾行囊,兴高采烈准备北徙。

  还有意外之喜。

  此部落耆老宗长,竟还邀请了与自身有姻亲,或共力外御之盟的部落,共迁往汉中郡。

  虽响应者,仅一两个部落。

  然而,亦让郑璞瞬间募得了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