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章 各有所思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合适的时机,分别处置他们。这哪是一份检讨书,而是悬挂在他们头上的一把不知何时落下的铡刀啊。

  更让他们感到烦恼的,还是那份登载了他们聚餐消费文章的报纸。虽然文章上应当没有他们的名字,但是想来今日之后,他们中那些经常参与聚餐的官员,都要谨慎的闭门谢客,以免被人同文章联系在一起了。

  而原本想要支持李标、钱龙锡等东林领袖出头,以替换朝局的想法,显然也已经不太可能实现了。

  今日这些东林领袖的举止,还不及被他们此前鄙视的前东林领袖有风骨。果然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这样的东林君子,已然不存在于这个时代了。

  他们原本梦想着,能够在今天动摇一下朝中的格局,将他们认为能够领导这个国家的贤人推举上去。

  但是这份计划,从一开始就处处不顺。从民间舆论受制于人开始,朝堂上甚至还没有发起一次真正的争论,便已经溃败了下来。

  而溃败的原因还让他们无法进行争辩,有那个官员会脑子不清的去跟百姓们解释,他们为什么一餐饭吃掉了普通百姓家中数个月的伙食费用呢?

  真有这样的官员的话,恐怕早就被那些百姓骂的狗血喷头了。毕竟唐朝的杜工部早就写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了。

  自古以来,怜悯小民的诗句并不少见,就算是大明的官员们,也是认可这些诗句中,对小民怜悯的情感和价值观的。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可不懂得什么圣贤大道,这都是读书老爷们应该研究的东西。能够让百姓感到一位官员的好坏的,无疑是更为直白的东西。

  比如杜工部诗中写的这一句,天天酒池肉林的官员显然不是什么好人,而那些连肉都吃不起的清官,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官员的形象,基本同官员的富裕生活成反比。

  如果百姓不知道,他们一餐花费几何,自然会将信将疑的听从他们的说法,将自己现在的不幸生活归罪于那些执政的当道权臣。

  但是就现在这个局面,百姓如何还能相信他们的话语呢。随着皇帝的离开,皇极殿内的官员们也开始陆陆续续的离开殿内,返回自己的官署了。

  左都御史曹思诚、右都御史李夔龙在离开皇极殿之前,被一位小太监传去了后殿。

  崇祯召见了两人后,便直白的对着两人说道:“朕找你们过来,就是想要吩咐你们两件事。

  第一件是,朕以为现在的都察院御史,大多是能力和职位不符,他们天天想着给自己弄点政绩,但是对于实务却了解不多,所以只能围绕着朝中的政治斗争打转。

  朕以为,这是官员们业务能力不够,所以无法胜任自己的职位。所以朕希望,你们对都察院御史的任职资格作出调整。

  每一位御史任职两年后,必须下去地方任职两年,左、右都御史除外…

  第二件是,从今天的朝会上可以看出,我大明有不少官员是不适合自己的职位的。

  所以朕希望今年展开一次京察,对官员中的两面人、无能之辈和其他不适任的人员剔除出去…”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