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章 捡废纸的小孩儿_清梦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在皇学里学的东西再讲给英华听。英华对这些课程非常有兴趣,也因此对淑仲非常尊重。淑仲非常享受这种感觉,所以在开放课上学的也就特别认真。一来二去,两个孩子居然都轻松入门。

  其实,英华出身于固山赫赫有名的世家,赫舍里氏。赫舍里家族在黛青王朝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位皇后,两位宰相,三位妃子,其余大小官将更是不可胜数,妥妥的顶级豪门望族。

  然而英华本人的情况,就比较惨了。英华的祖父那代就已经是个破落户了。作为一个旁支的旁支的旁支,不仅继承不到祖上的爵位,连差事也没捞着个正经的。没什么营生的手段,吃喝玩乐的本事倒是一样不差,所以分得点儿家业早早就败光了。

  没法子,英华的父亲就只能自己养活自己,干起了摇煤球的营生。

  所谓摇煤球,就是把煤窑附近的煤灰收集起来,混上黄土,在一起摇成球状。冬天的时候可以用这个生火取暖。固山子弟里没有正经差事又不甘心无所事事的人,经常会做煤球去卖用以贴补生计。英华的父亲就是从事这个职业的。原本这个职业在社会中地位是很低的,甚至比抬轿子的轿夫还要低一些。可是毕竟固山子弟多少还是有一点待遇的,比如遇着年、节,或者皇家有什么大事儿,还能额外发点红包,朝廷官府有时候有差事,也会优待照顾这些破落的固山子弟。所以比起普通的底层,固山底层还是多少要强上那么一丢丢的。

  这强出来的一丢丢,不是收入多,而是骨子里有一种自尊,更有一份希望。固山子弟即便混得再差,也不会推动盼望,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代不会永远受穷,说不定将来什么时候就能翻身。

  英华不仅家道衰落,而且本身非嫡非长,除了希望和勤奋的精神,家里就算有点好处也照顾不到他头上。于是这孩子索性自由闯荡,五六岁的时候就经常满京城的瞎溜达。

  别看英华没人管,可是他自己心里倒是很有规划。英华知道,对于没有爵位和世职的固山子弟来说,最好的出路只有两条,第一条是参军入伍,建立功勋,再就是读书写文章,参加科举考试。而英华的想法是,两样都不能放过。虽然英华的家里没有给英华受教育的机会,可是英华自己经常跑到京城各处找地方“蹭课”。如果哪个学校门窗没关,他就在外面偷听,如果哪个书场、戏园允许,他就会过去帮忙,目的不在收小费,纯是为了听听书,学点见识。

  而且,英华还特别喜欢到处捡有字儿的纸张,如果是有字儿的,就照着学上面的文字。如果是不认识的字,就记下来,以后找机会问识的人学。如果是没有字的干净纸,那就更好了,留下来以后用来练字。

  这样杂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