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七十一章 谁拿出账册,谁就有问题_大明:寒门辅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杀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顾正臣其实并不喜欢杀人,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没办法一个一个进行思想教育,只能以杀止贪。

  泉州府给了养廉银,官员自身生活不存在问题,好好过日子还有剩余,可偏偏有人不满足,非要贪。

  这种情况下,那就没说的了,只能交出脑袋。

  顾正臣传令七县,下达了一个规定:

  一吏贪,属哪一房,哪一房取消三年养廉银,同时知县、县丞、主簿、典史一起,取消一年养廉银。

  一官贪,则一县养廉银全部取消。

  所有吏员、杂役,均可写文书或直往府衙举报官吏贪污行径,一旦查实,贪污者死,县衙其他官吏养廉银照发。

  绑架所有人的利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监督。

  谁贪,谁是所有人的公敌。

  顾正臣在这个夏天没干其他事,百姓在收庄稼,自己在收拾官吏,七个县全都走遍了,连几个懈怠的知县也指着鼻子骂了。

  都说七月流火,天气开始转凉,可这一套对泉州多少有些不合适,七月的泉州一样燥热。

  出海事宜已全部准备完毕,船只空间也已划分完毕,市舶司制作了全新的官凭,一份金属挂件,一份通关津文书,两份缺一不可。

  金属挂件属于铜制,有半截手指长,正面雕刻泉州市舶司等字样,背后雕刻的是“过关津免税”等文字。

  官凭文书除了基本内容,印信之外,还需要标注路线,货物数量,时间期限,掌柜或东家姓名及其画像。

  任何一份官凭文书都有时间限制,一份官凭文书,只允许一次通关免税。这也意味着,任何商人拿到泉州市舶司免关津税的文书之后,只能带走一次货物,或带来一次货物,亦或是办理两份官凭文书,同时走货与进货。

  为了避免官凭文书用于其他非远航贸易品,造成不公平竞争,官凭文书还规定了具体的货物类型,比如粮食就不在免税之列。

  商人也清楚海外什么商品紧俏,陶瓷、丝绸、茶叶,这是三大样,除此之外,还有纸张、铜器、漆器、布匹也能卖出好价格。

  另外,铜钱也是贸易品……

  没错,铜钱是钱,但也是商品,这其实很好理解,在大明一贯铜钱大致可以买两石米,但如果拿到海外去用,一贯铜钱可以买四石米。

  占城也好,安南也罢,甚至是三佛奇、吕宋等国,一样认可大明铜钱。你拿着洪武通宝在海外买东西,不需要去找什么兑换机构先去兑换当地钱,直接可以购买货物。

  不像后世,票子国际化了好多年还不能做到这一步,但在古代中国,铜钱早就国际化了,甚至是丝绸之路上的国家都认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商人的货物早已准备就绪,甚至迫不及待请求顾正臣提早开海。

  经市舶司与水师商讨之后,顾正臣决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