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章 养廉银的引导_大明:寒门辅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题,可若是拿到金陵,恐怕连一个月也发不出去。

  金陵乃是天下之本,文武官员那个数量多,还有胥吏、衙役,谁拿得出这么一笔钱。

  除了户部,没人。

  可大明现在的户部,不敢说是个空架子,有财政审核权、统计权、管理权……

  但财政支出权限,这个需要看老朱的意思,一个小小户部尚书,是大明的管家,管家怎么做,还不得听老爷一句话……

  这些因素也决定了,养廉银目前只出现在了句容。

  顾正臣看着哀叹的众人,正色道:“其实在下官看来,朝廷广发养廉银也未必不可行。”

  李敏眼神一亮,急切地问:“计将安出?”

  黄肃、唐宗鲁等人也凑了过来,别看这是高官,可官越高,消费越高啊,小官上朝走路,大不了骑个毛驴,可高官需要骑马或坐马车,养马可比养驴成本大多了……

  顾正臣肃然说:“《孙子·虚实篇》中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此言绝非只适合于战场之上,对于朝廷财政也是一样。”

  “何解?”

  黄肃问。

  顾正臣指了指一旁的水桶:“开国初期,百废待兴,朝廷税赋有限,如这水桶中的水,想要发养廉银也难,反而容易盘削百姓,让休养生息成为一句空话。由此来看,陛下定下薄俸也是有苦衷的。”

  李敏、黄肃等人不得不点头。

  顾正臣走了两步,至一水缸旁:“若朝廷税赋能逐步增长,从水桶之水,成为水缸之水,增五倍、八倍乃至十倍余。朝廷有了充裕财政,自然会改善百官待遇,养廉银也将出现。”

  李敏紧锁眉头,思忖道:“你是说,让国库充盈起来?可这是何等困难之事,又不知会有多少年可成。”

  黄肃苦涩不已,可不是,现如今朝堂之上,官员说走就走,说换就换,人无远虑,只有近忧。

  让国库充盈,那要等到洪武多少年?

  何况,在场的都是工部之人,不是户部的,说这些话也没意义。

  顾正臣曲线迂回,轻声说:“关键是法子,法子找对了,三五年内让国库税赋增长三成、五成,未必不可行。”

  李敏激动起来:“你有法子?”

  顾正臣呵呵笑了笑,亮出洁白的牙齿:“句容三大院不就是句容的法子,若放之朝廷,想来也会有适合的法子吧?”

  黄肃等人明白过来。

  顾正臣正在以句容为试验,他在用自己的法子,让句容县库增长,倘若当真可行,那句容的成功将可能会引起朝廷重视!

  只是,句容是县。

  治理小县和治理府是不一样的,和治理行省更不一样,与治理国家,那区别就更大了。

  李敏等人对顾正臣的想法并不乐观。

  顾正臣看着李敏、黄肃等人,暗暗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沉声说:“其实,下官翻阅宋元史书时发现,其财政中有相当部分来自海运。下官以为,若工部可营造大型海舟下南洋,未必不可以为朝廷谋取大利。而这些利,既可以资卫所,亦可资百官!”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