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8章 细作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愿意再给小高王当黑手套,这样的卖力。

  其实宋游道贪腐、以及构陷同僚,种种罪行,高澄心知肚明,如非他触碰了科举的红线,这些所谓的罪行根本扳不倒他。

  宋游道在狱中并没有遭受刑罚,审理了十余日后,也只被判了去官免职,连发配也不是辽州那等苦寒之地,而是送往荆南,更不用服劳役,就是让他在洞庭湖边养老,闲时钓钓鱼,养养花草。

  “罪臣叩谢天子!”

  走出大牢,将往荆南那天,宋游道往宫城方向叩首哭泣道。

  他知道,真要按《齐律》来判,自己少不了一个死罪,家眷也得跟着遭殃。

  但高澄并没有大肆牵连,再怎么强调律法,这个时代仍然是人治社会,天子永远凌驾于律法之上。

  曾经官员畏之如虎的尚书左丞衙门,因为宋游道的去职,也沦为与御史台相当的机构,只负责弹劾官员风纪,再也没有了执法权与审理权。

  刑部就此独掌司法大权,没有了左丞衙门掣肘,威严日盛。

  就在北齐内部司法权力重新架构的时候,江州传来消息,王僧辩受萧绎猜疑,被处死于浔阳。

  此前高澄曾让韦孝宽离间王僧辩与萧绎,专往萧绎那头下功夫,于是韦孝宽在编造童谣污蔑王僧辩的同时,也伪造书信,故意让细作露出马脚,使书信为萧绎所得。

  王僧辩之死,并非韦孝宽的离间计有多高明,只是他们主仆二人本就生了嫌隙。

  萧绎砍向王僧辩的一刀,斩断了二人数十年的主臣之情,以萧绎更甚于高澄的猜疑性格,又怎会再信王僧辩。

  王僧辩被骗进新建的浔阳宫城,被缢死于大殿之上。

  其长子王顗,次子王颁,三子王頍皆渡江北上,逃亡北齐。

  高澄命侯景将三人送往洛阳安置。

  谣言能杀人,这一世韦孝宽得高澄看护,能够躲过一劫,王僧辩却顶替了他,成为韦孝宽谍战的最大战果。

  至于那位赴死的细作,高澄也没忘了善待其家眷,为其子补丞郎一职。

  王僧辩在西梁军中广有威信,如今其蒙冤而死,高澄也立即向江东方面授意,该是东征的时候了。

  昭德五年(552年),秋收以后,建康朝堂请求把握战机,立即东征的奏章便如雪花一般飞向萧纲的御案。

  萧纲也察觉西梁军中因王僧辩之死而生乱,认识到机会难得,这一次并未继续再主将人选上犹豫,此前柳仲礼东梁山大败,使笑纲对其大失所望,而吴明彻识破计谋,虽苦劝不纳,但也救援有功。

  况且朝臣也大多支持吴明彻挂帅,一次安陆大败,一次东梁山险些葬送江山社稷,柳仲礼已经失了人望。

  但终究是人才难得,柳仲礼屡屡失败是一回事,但其勇力殊为难得,便也副将身份随征。

  九月二十,萧纲下诏,历数萧绎罪过,正式下诏以吴明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