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章 亲事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莫要多礼。”

  高欢扶起元善见,为了安定元亶、元善见父子之心,高欢沉吟道:

  “欢有一女,与世子年岁相仿,或可为世子良配。”

  元善见还未有所表示,元亶已经迫不及待道:

  “大王恩情,亶与善见不敢相忘,亶也有一女,年方八岁,听闻世子尚未婚配,你我两家,或可再结亲好。”

  自古婚配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高欢也没想过要去征询高澄意见,一番考虑得失后,当即应允。

  三言两语间,自己的婚事就被定了下来,元善见想到了汉献帝迎娶曹操之女,最终保全性命的事迹,这让他心中稍安。

  赶紧拜谢道:

  “大王以爱女许我,善见必以高氏女为皇后。”

  高、元两家就此定下姻亲关系。

  如今的元善见只想保住性命,但在天子之位上坐久了,心中所想,谁又能知道。

  元善见父子辞别后,高欢立即召集洛阳群臣商议天子人选,授意孙腾以继嗣孝明帝为名,推举清河王世子元善见。

  众人对于高欢弃长君,立幼主的做法多有腹诽,但恢复传承次序之名无可指责,最终在高欢的推动下,确定元善见继任北魏天子。

  元修、斛斯椿、王思政等人的失望自不必提。

  新任天子人选既定,元恭即遭废黜,与元晔、元朗居于洛阳,府邸内外,多有监视。

  532年四月二十五,元善见过继给孝明帝,于洛阳东郊即位,以鲜卑旧礼祭拜天地,入御太极殿,受群臣朝贺,于阊阖门颁诏,改元太昌,大赦天下。

  同时任命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

  任命清河王元亶为大司马,居尚书省。

  又加授高澄为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旨意还没到达邺城,高澄已然怒火中烧:

  高欢派来幕僚传信,交代由高澄与娄昭君送婚,送大姐儿往洛阳去。

  高澄倒不是对自己的婚事有意见,元仲华本就是原主的妻子,年纪小了点也没关系,可以慢慢养成,反正他也才十二岁。

  不过他还是接受不了十一岁的妹妹嫁作人妇。

  幕僚无奈,只能去寻娄昭君。

  娄昭君来到高澄处理政务的厅堂时,就听见他在抱怨:

  “我就知道,鲜卑老公(老头)是个薄心肠!”

  “你父王出自渤海高氏,怎么就成了鲜卑老公,他又何时亏待过你,被你说是薄心肠。”

  娄昭君扬声走进堂中,对在场小吏厉声道:

  “你等先出去,我们母子还有话说,切记管住自己的口舌,假使大王知道今日之言,也不会因此怪罪阿惠,但你等却要自求多福。”

  小吏们本就恨不得自己是个聋子,得了娄昭君吩咐,皆言不敢,纷纷应诺而出。

  娄昭君在高澄面前一直是位慈母,但她确实是个颇有决断的妇人,否则也不能在家人的反对下,毅然嫁给高欢。

  “大姐儿年幼,若非薄心肠,怎会将她嫁作人妇,我听闻十余岁产子的妇人,因难产,多有殒命,鲜卑老公全然不念父女之情。”

  高澄依旧愤愤不平。

  “阿惠疼惜大姐儿,为娘的心中甚慰,但大姐儿生在我家,得享富贵,自然也应为家事出力。何况天子也才九岁,阿惠莫要多想,且去听听大姐儿自己的想法,也好过在这埋怨你父王。”

  娄昭君抚着高澄的头,笑道。

  “见她作甚,定然是被阿母教导了一番。”

  高澄闷声道。

  在元修的太昌跟元善见的天平之间犹豫了一下,想想年号是大臣上的,所以还是选了太昌。书群建好了

  这算是今天第一更了,准备休息了,晚安。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