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9章 抓阄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抓到哪一部,明日起便往该部随尚书处理实务。”

  高孝璋三人大喜过望,心知这便是挨了杖责的奖励,此番高澄命他们作文,题目便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此番为高孝琮求情,同受杖责,不就是应了题么。

  高孝瓘却垮了脸:以后更是没时间练骑射了。

  高孝琮捂着屁股凑到高澄面前,嬉皮笑脸道:

  “父皇,孩儿呢?”

  他倒不是真想处理实务,就是觉得四位哥哥都能抽,怎么能缺了自己。

  高澄敲了他小脑袋一下,没好气道:

  “待你满了八岁再说。”

  高孝琮把嘴一扁,嘟囔着父皇偏心,高澄也不理他,把手掌摊开,让四个儿子逐一抽取。

  长子高孝璋最先抽了一个纸团,打开来,满面都是春光,他恭敬递给高澄。

  高澄接过一看,心道:

  ‘原来是掌管钱粮的户部,难怪这小子这么兴奋。’

  六部也分好坏,如去了吏部、户部,自然是上上之选,若是去了礼部,至少在北齐一朝的礼部纯属糊门面。

  你跟高澄说礼,听得烦了,直接就是一句:我蛮夷也,不知有礼。

  高澄给其余三子看了一眼,只见白纸上写了一个户字,知晓钱袋子被大哥摘了去,高孝瑜、高孝琬更是祈盼自己能抽到吏部。

  高孝瑜作为次子第二个上前抓阄,他稍作犹豫,便抽取了最中间的一只,才打开,脸色便暗了下来。

  高澄接过一看,原来是工部。

  “去了工部便要向辛尚书虚心求教,以师事之。”

  尚书令高隆之早就卸去了工部尚书一职,由另一位理工科的大才,文武双全的辛术担任。

  高孝瑜短时间内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好歹不是礼部,而且父皇历来也挺重视工部的。

  听得高澄叮嘱,高孝瑜赶紧应是,退到殿下。

  高澄又对殿下的高孝璋道:

  “户部崔尚书虽风评不佳,但追随为父近二十年,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你当待之如叔父,不可轻慢。”

  高孝璋乖巧应下,他也不会真因崔季舒曾经拉过皮条,而有轻视之心,再说,能为父皇拉皮条,两人关系亲密,不必多说。

  九岁的高孝琬是第三个走上御阶抓阄的,两位兄长拿走一个户部,拿走一个工部,给自己剩下吏、礼、刑、兵四部,分到吏部、兵部自然都是好去处,吏部主管文官升迁,兵部主管武将升迁,都与人事相关。

  至于刑部,由于二哥母族大臣宋游道旺盛的精力,以及见人就咬的疯狗性子,对于官员来说,尚书左丞衙门的威慑力可比刑部大多了,又有陆操掌管都察院,这刑部虽在名义上掌管刑名,夹在尚书左丞衙门与都察院中间,却跟个受气的小媳妇,刑部尚书封述也不是什么大才,高孝琬自然不想往刑部凑。

  四个部门,两优两劣对半开,高孝琬略带一丝紧张的抽出一个纸团,打开来看,险些叫出身来。

  高澄看他一脸压抑不住的喜意,隐约也猜到了,接过一看,果然是吏部。

  他将纸团给众人看了一眼,斗大的吏字写在其上,高孝璋顿时没了抽到户部的喜悦,高孝瑜更是觉得工部烂透了。

  “你去了吏部,不得干涉人事变动,要好生向老崔尚书学习。”

  高孝琬连声应是。

  最后上来的是老四高孝瓘,他在剩余三个纸团中随意抽取一个,摊开来看,上边写了一个礼字。

  对此,高孝瓘倒是看得开,他本就无心与三位哥哥争夺,将纸团递给了父亲。

  高澄接过后,笑道:

  “瓘儿抽到了刑部,往后可要多读点律法书籍。”

  说着,将纸团尽数收了起来。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