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6章 什么叫高欢遗言(3000)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役制度由于名声太臭,在东晋时期被废除,于是将士与家眷不再分开。

  北魏末年,尔朱荣与高欢以晋阳作为根据地,便先后将六镇鲜卑迁徙至并、肆二州,与契胡、敕勒等族杂居,才也有了如今的并州胡。

  由于高欢身死,单凭高澄一人不可能再维持过去东魏晋阳-洛阳军政二元制的权力架构。

  原主选择提拔二弟高洋担任过去自己的角色,而他自己则往晋阳领兵。

  但高澄不是原主,别说是高洋,他不放心任何人与自己共分军政权力。

  既然自己无法分身,高澄能做的只有打破军政二元制这一权力架构。

  即迁都晋阳,或者一如尔朱荣、高欢,选择迁徙包括六镇鲜卑在内的并州胡至河南。

  不同的选择,出于人文环境的影响,也代表未来不同的走向,即鲜卑国体与汉化的区别,高澄最终选择将并州胡迁来河南。

  他不会立即高举汉化大旗,但在中原环境的潜移默化下,汉化总要比在晋阳容易些。

  迁并州胡南下不是难事,尤其是六镇鲜卑,都漂泊惯了,哪怕已经在并州定居十年,到底还是没有形成乡土思维,只是原本在并州生活得好好的,非要让他们南下,只怕也会有不少怨言。

  被迁走的河南民众才是麻烦事,这事要搁在高澄自己身上,他也不干。

  我好好的京畿地区户口,有田有房,你给我迁到关陇去,要是给分到陇山,谁乐意。

  只不过安土重迁也抵不住强权威胁,最终结果肯定还是以河南三十万户西迁结束,而做出这项决策的人,必然受到西迁之民的怨恨。

  所以,这种事情怎么可以让人美心善的齐王来干,当然得由元善见把锅背好。

  到那时,面对朝野非议,自然是天子幡然悔悟,三顾茅庐,请齐王出山,重新执掌朝政。

  战兵虽然不事生产,但田肯定要分的,可以妇孺耕种,也可以租赁给人或雇人耕种,迁走河南三十万户,空余出来的田亩、房屋也可以分配给他们。

  同时高澄将会请旨免除河南迁民与并州胡三年田亩租金,同时也免除河南迁民一定程度的税赋。

  这些实利,想来也能稍稍安抚民众。

  当然,迁民们还有不满也没关系,毕竟坏事是元善见干的,吐沫星子冲他去,而小高王可是给大家这么多实惠,不给立个长生牌位不合适吧。

  高澄他是懂如何当好一个权臣的,而元善见被恐吓过后,也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一名傀儡天子。

  若非时间不等人,高澄甚至还想再演一演,多添加一些元善见呵斥自己的案例,来增添可信度,但眼看就要春耕了,这时候动作快点,指不定今年田地里还能有点收获,不至于秋收以后,全靠朝廷供养。

  毕竟一场西征下来,打得国库几近破产,齐王家里也没多少余粮呀。

  齐王,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