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5章 旧地重游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二岁时,高欢领军接受洛阳,高澄留守邺城,就迫不及待地招时任瀛洲刺史的尧雄入邺述职,留他夜宿邺城渤海王府。

  高澄觉得尧雄无甚变化的时候,殊不知尧雄却在感慨时光易逝。

  当年那个笼络自己时,略显急切的少年郎已经长大了。

  高澄在豫州停驻的时间最长,而所获得的讯息,也让他大为满意。

  尧雄虽是武将,但他性格宽容厚道,为政去繁就简,治理卓有成效,深受豫州百姓爱戴。

  高澄有一点好,即使领兵大将深得百姓拥护,也不会为此猜疑,他不缺这点自信。

  更何况尧雄是他的嫡系,高澄听闻豫州百姓甚至有人为尧雄立生祠,非但没有不喜,反而与有荣焉。

  高澄离开豫州的时候,与尧雄道别时,可比对侯景真心实意了许多。

  南巡队伍继续前进,不数日就抵达了南兖州州治小黄县。

  刺史匈奴将领刘丰在高澄的命令下,并没有往州境迎候,只在小黄县西门等候。

  当年高澄奇袭小黄县,又顶住梁将夏侯夔、羊鸦仁的反扑,最终夺回被南梁趁北方内乱占据的南兖州。

  今日一行,高澄也算故地重游。

  刘丰与诸将不同,其余人大多是高澄自行笼络,刘丰却是被好友可朱浑元洗脑,认定高澄是勘定乱世的明主,一心追随。

  高澄此行也带来了可朱浑元托寄的信件,说穿了,高澄这一次南巡,与其说是视察梁魏边境,更不如说是趁机与南线众将维系感情。

  崔季舒任职兖州刺史时的心态就很具备代表性:渴望做出成绩的同时,也担心自己久在外地,与高澄疏远。

  如今高氏在关东的统治已然稳固,对于高澄来说,也无需再分配这么多大将镇守南疆,这次返回洛阳,也是时候对魏梁边防重新做出布置。

  瞧瞧他在这条边境上放了多少大将:高岳、侯景、侯渊、尧雄、刘丰。

  而在这些人身后,有广州刺史高敖曹可支援西线,颍州刺史慕容绍宗可支援东线。

  这样的阵容可不应该浪费在防备南梁身上,尤其是高欢西征时,南梁的小打小闹更坚定了高澄的想法。

  那时候的西魏都已经命悬一线,南梁还是只有陈庆之进犯悬瓠与羊鸦仁、夏侯夔围攻小黄县这两处动静,足可见其心志。

  高澄在小黄县与刘丰相处得很愉快,毕竟两人算是双向奔赴。

  高澄本想在小黄县多逗留几天,却突然收到徐州急报,徐州刺史高岳之母山氏病危。

  消息来得突然,以致高澄不得不紧急出发,途中甚至脱离队伍,领轻骑先行,奈何还是没有赶上最后一面。

  高澄收到消息,自山氏病危以来,高岳已经将政务全盘交由僚佐府吏处置。

  而山氏去世以后,高岳更是悲伤过度,不能视事。

  高澄星夜赶赴徐州州治彭城,说服高岳亲自领人运山氏灵柩往洛阳安葬,高澄自己则代理徐州军政。

  高岳虽出镇徐州,但他注定不会久留于此,因此山氏只能被运回洛阳安葬,总不能以后高岳职位一有调动,就将山氏刨出来改葬。

  聚餐散得有点晚下一章在六点,还差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