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1章 盘算招纳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味,不言而喻。

  无非两种,其一是为试探,一如过往所为,但有了归权之事,这般行径除了使父子疏远,并无半分益处。

  至于其二,就值得说道了,过去一整个冬季缠绵病榻的高欢,也许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个认知,天不假年。

  晋阳城门外,一应文武聚集,文士有司马子如、高乾、封隆之、陈元康等人,武将以斛律金、彭乐等人为首。

  早在高澄派遣信使沟通北上行程的时候,高欢就立即下令镇守山西各州将领回晋阳述职。

  这也是张纂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

  权贵云集,就连素来与高澄不对付的南汾州刺史尉景也在其中,看他毫不掩饰的忐忑表情,张纂很清楚,尉景在忧虑高澄会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他。

  张纂立在人群中央,很不起眼,前几排可没有他的容身之地,那都是晋州旧人、信都元从以及高欢故友站的地方。

  距离高澄约定抵达的时间还很早,但这并不妨碍众人将南门挤得水泄不通。

  一众文武翘首以盼的高澄却在行进的马车中,与代郡灵丘人(山西灵丘)王峻相谈正欢。

  王峻字峦嵩,曾为高欢幕僚,受任相府墨曹行参军,专职笔墨,代为书写,因错被免职。

  免职也有免职的好处,无需跟一众旧日同僚在城门口苦等,王峻昨日从故友处得知高澄行程,当机立断,快马出城,奔向高澄所宿驿舍。

  王峻到驿舍外时,夜色已深,驿舍有亲卫重重把守,出入不得,更不会有人为他这样一个获罪免职之人打扰高澄休息。

  因而,王峻只能在驿舍外苦等一宿,高澄一早醒来听说了这件事,匆匆洗漱后便将王峻招进驿舍问话。

  作为高欢前任笔杆子,王峻不与高澄谈文论道,反而与他说起了军务,驿舍内一番详谈,高澄对这位谋略过人,长于临机应变的文士欣赏不已。

  让一名长于军事的谋臣去舞文弄墨,只能说慧眼如炬的高欢,难得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高澄与王峻越谈越是欢喜,对这人的才干更是满意,临出发时邀王峻同车继续他们之间的话题。

  马车行到半道上,高澄终于想起了这人是谁,穿越这么多年来,一些被模糊的记忆,又清晰起来,王峻可不正是与张亮等人同传的高齐良臣之一么。

  若按历史轨迹走,他去职后不久将被高欢派往高洋幕府任城局参军,后转至高澄幕府任外兵参军。

  趁侯景祸乱南梁,随军攻取淮南之地,随后经略河北营州,破韦室俘其统帅,伏击柔然擒其名王,平定东北边患。

  知道了是谁,高澄也对他被免职的原因有了一些猜测,只怕是栽在财物贿赂上,而不是他之前以为的谋臣不胜文士差遣。

  毕竟王峻年老之后,犯下过私自渡运犯禁物资与盗截军粮这两条死罪,因功免死,却也挨了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