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管院大臣(求保底月票)_我的公公叫康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看了一遍,望向康熙,道:“汗阿玛,这几样有什么不对么?”

  这都是他之前吩咐这边的人试着做的。

  康熙道:“怎么想着叫人做这些?”

  按照九阿哥之前递上来的规划书,这边主要是出料子的,没有这样细碎。

  九阿哥听了,就道:“实在是羊毛清洗油脂那一道工序成本太贵,做出的羊毛呢料子,又赶不上羊绒的好,卖不上太高价格,中间的利润不大高,儿子就想着除了做衣裳料子之外,还能做什么,就想这些细碎的了,除了这些小物件,还有地毯跟炕毯两样,如此就算衣服料子三、五年推广不开,也没有关系,先主要经营这些物件,这织厂也就不用内务府再贴钱,早些自给自足。”

  羊毛呢比不得皮毛衣裳保暖,在北方只能春秋穿。

  可是春秋的时候,寻常夹棉衣裳就行了。

  专门穿这种料子的,得找有钱的。

  可在有钱人眼中,这手感略粗糙硬板的羊毛呢,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优点,还不如羊绒呢跟西洋料子。

  康熙听了,对太子道:“外头都说九阿哥惫懒,多有质疑之处,朕也不催他勤快,只重他这份经济之才,他接手内务府三年,内库增加了一百多万两银子。”

  太子听了讶然,早上随着圣驾看过羊毛厂,他还没有这么深的感触。

  听到这银子的数量,就只有佩服了。

  早先看着九阿哥像玩闹似的,东一杆子、西一锤子的,没想到积沙成丘,开源了这么多。

  太子就恳切道:“九阿哥有偏才,汗阿玛知人善任,儿臣多有不足。”

  康熙心情大好,道:“旁人养儿盼愚钝,朕养儿子,却只想个个成才。”

  优秀的成才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没有什么可欣喜的;像九阿哥这样比兄弟们差一些的,也成才了,他很是欣慰。

  太子跟着笑着。

  他晓得皇父的意思,独木难成林。

  皇子们都成才,以后他也不会少了使唤的人手。

  可是成才后的皇子阿哥,还甘心为辅佐么?

  都是皇父的儿子,他们是距离储位最近的人。

  只要自己有个不是,丢了储位,他们就都有机会问鼎大宝。

  九阿哥在旁听着,见康熙没有再说其他,有些着急,道:“汗阿玛,其实儿子就是瞎捉摸,然后动动嘴巴,织厂从无到有,小三年的功夫,都是十二阿哥跟高衍中盯着筹建使用,往返通州没有十回,也有七八回;到了年后正式开工这几个月,就是金依尧这个内行盯着了,听说吃住都在这里,当差很是用心。”

  康熙听了,望向十二阿哥。

  十二阿哥低眉顺眼地站着,很是安静。

  康熙就问十二阿哥道:“听你九哥的意思,这织厂顺利筹建,还有你的辛苦在里头?”

  十二阿哥如实回道:“就是跑腿罢了,庶务多是高郎中盯着的。”

  康熙望向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