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第 33 章_屠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铁钱七成,但铁钱既笨重不值价,又容易生锈难以保存。除了西北战区能用到一点外几乎没用。而铜钱却几乎是全国除川蜀外的硬通货。何况铜铁钱的国朝官价还是四比一,与黑市相差几倍,就是朝廷收了铁钱也大大的不划算。

  十数年前,还是太宗临朝时,时任知州就曾经上书要求提高过铜钱上缴比例,大获圣心。难保如今这位刘知州不有样学样。

  铁钱便宜却还占空间,十三、四个才当一个铜钱,若是提高铜钱上缴比重,那需要的车船自然就少了。

  笑歌又大致计算了下提高多少铜钱比重可以节省多少车船,发现算下来提高一成铜钱所节省的车船与明年少定之数恰恰吻合。

  这如何不令她兴奋?

  川内铜钱本来就因为禁令已然稀缺,此时再上调铜钱比重,绝对会大幅推高铜铁钱的比价。怕是二十个铁钱兑换一个铜钱都不为过。而现在不过才十三四个铁钱兑换一个铜钱。

  当然,这还只是一例孤证。不能据此就下注。

  但很快笑歌又发现了第二件稀奇之事。

  刘知州并非世家大族出身,能攀上伍相公这条线,全靠认了伍相公的儿女亲家资政殿大学士万修杰做所谓的“姑表兄弟”。而之所以有这一层关系,是因为他们是一榜进士,当初因着同年方才相交相好,后来刘知州又与万修杰叙了族谱,这才把八竿子扯不着的亲戚关系硬是连上了。所以刘知州没有多少家族势力相帮,这么多年来全靠自己才爬到知益州的位置上来。换句话说,刘知州的手头并不宽裕,背后没有雄厚财力支撑。他是贪了许多钱财,但送出去维护关系的更多,加之还要保持一府的奢侈开销,不疯狂敛财又能如何?

  从往年的记录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

  现在正是年节下,不仅是俸禄发放、朝廷赏赐最为集中的时刻,也是各家各府大把开支结账的时候。每年到这年关将至时知州府都难免向金杏楼之类的卖出大把铜钱。

  但今年却丝毫没有动静。

  这说明什么?

  要不就是刘知州把钱用到川外去了,因着今年他官途不顺,需要更多的钱财额外上下打点送礼。而要不就是他知道自己要上奏提高铜钱上缴比例,这铜钱在年后必然大涨,所以舍不得现在卖出,大肆囤积。

  笑歌需要查探的第二件事正在于此。

  刘知州手头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若是去了中京城,这种大额的铜钱流动,通常来说不会直接就大张旗鼓的自己找车船运走。而是通过柜坊汇兑出去。

  这时代的柜坊已经初具现代银行的“雏形”。具备简单的存取功能,只是存钱不仅不给利息,还会一贯钱收三十文的“手续费”。至于“汇兑业务”,那也是从前朝起就有的,那时叫“飞钱”。譬如你在益州存入一贯

  请收藏:https://m.jdkta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